关于印发《蒲城县教育脱贫结对帮扶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作者:王晓锋    浏览:2826次发布时间:2017-04-28 14:26

 
 
蒲城县教育局
关于印发《蒲城县教育脱贫结对帮扶
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片区、中心校,各初中、县直单位、民办学校、机关股室:
    现将《蒲城县教育脱贫结对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蒲城县教育局
                                             2017年4月27日
 
 
蒲城县教育脱贫结对帮扶三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三联三包”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渭南市教育脱贫结对帮扶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渭南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我县教育扶贫工作实际,特制定教育脱贫结对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中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围绕教育脱贫目标,创新扶贫机制,努力通过发展教育脱贫,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好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主要目标
    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以“1941”脱贫攻坚工作体系为主线,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帮扶措施,确保适龄学生全入学无辍学。加强贫困家庭扶智脱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家庭成员实用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贫困家庭智力致富脱贫。
    三、帮扶举措
    (一)强化引导,统筹规划,推进教育扶贫见实效
    1. 领导包联帮扶。县局对全县教育扶贫脱贫任务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镇负责制,股室、综合单位实行包校负责制,与各镇(街道)初中、中心校签订帮扶协议书,组织辖区内领导教师开展帮扶活动;教育局机关、综合单位成员实行包生责任制,每名干部至少帮扶1-2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开展三年“一对一”帮扶活动
    2. 学校对口帮扶。实施大学区管理,按照以强带弱、以优帮困原则,实施对口支援,优质资源学校与贫困村学校进行结对帮扶。一是师资队伍帮扶。通过送教下乡、跟岗学习、教师结对,将年富力强的教师交流到贫困村学校,提高贫困村学校教师业务水平。二是教学质量帮扶。对口援助学校要帮扶受援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现代化教学手段、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研究、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教研活动的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教学资源共享。
    3. 项目建设帮扶。一是对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幼儿园优先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幼儿园新建项目,三年内完成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任务,满足所有义务段适龄学生上学需要,实现就近入学目标;二是推动全县公民办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75%,省示范园占比40%;三是整合高中资源,实施高中全面进城,达到高起点、高规模、高标准,实现所有高中学生享受优质的高中教育资源;四是实施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与专业建设并举,办学条件满足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需要。
    4. 政策倾斜帮扶。一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按照标准进行贫困资助,优先享受资助政策最高档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资助政策;二是实行中考招生倾斜,对全县参加中考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降低10分录取,增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入高中就学机会;三是对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幼儿园优先实施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幼儿园新建项目。
    5. 培养培训帮扶。一是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进行整体培训,三年内校长、园长培训达到100%,教师培训达到100%,名校、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培训达到50%,二是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城乡跟岗、支教、学区交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6. 营养改善帮扶。全县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全覆盖,到2019年寄宿制学校食堂供餐比率达到100%,确保学生营养健康明显提升,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7. 党建带动帮扶。每校设立支部帮扶点,明确帮扶对象,坚持以“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原则,把结对帮扶纳入党建工作重点,学校支部全面参与帮扶,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教师带头帮扶1-2名建档立卡特困学生,开展“扶学业、扶志向、扶生活”三扶活动。
    8. 职业教育帮扶。一是对建档立卡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优先安排接受职业教育。二是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成员实施实用技能培训,面向全县贫困家庭发布免费培训公告,实施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技能就业脱贫。
    (二)因校制宜,突出重点,促进教育扶贫再提升
    1. 入学保障帮扶。一是乡镇初中、中心校全力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全部优先安排到公办学校上学;二是各学校落实入学报告制度,每学期开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入学情况逐人核实统计;三是教育教学督导室每学期初在全县开展适龄学生就学情况统计。确保全县无一名学生失学辍学。
    2. 学校助学帮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最高标准。学校建立助学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收住宿费,减免伙食、课本、保教、教辅资料等费用。
    3. 上门送教帮扶。完善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机制,针对重度残疾学生,由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使其在家完成义务教育,每学期每名特殊学生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三年不少于12次。
    4. 兴趣特长帮扶。开展具有特长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兴趣特长帮扶,一是学校“体艺二加一”特长生培养项目免费对建档立卡贫困生进行训练;二是青少年活动中心对全县具有一定特长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免费培训。
    (三)教师帮教,突出精准,夯实教育帮扶责任制
    1. 教师结对帮扶。以学校为单位,落实校长帮扶负责制,成立贫困学生帮扶工作办公室,开展在校教师与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各帮扶教师要重点做到经济物质扶生活、精神心里扶志向、课外辅导扶学业。
    2. 入户家访帮扶。一是结对帮扶教师不定期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日常生活情况,反馈学生在校日常表现情况,每学期入户家访不少于2次,三年家访不少于12次;二是每学期底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入户发放学生在校享受资助情况明白卡,明确学生享受国家、学校、社会资助情况,并将资助明白卡张贴家庭醒目处,接受社会监督。
    四、工作制度
    1. 帮扶工作报告制度。结对帮扶工作实行月报告制度,结对帮扶双方每季度要对结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交流,针对帮扶任务实施对标汇报,报告程序按照帮扶教师、学校、教育局三级报告。
    2. 帮扶联系评议制度。帮扶工作实行联系评议制度,每季度包联领导、配合股室应与被包联学校开展一次座谈交流会,就帮扶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解决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3. 帮扶工作督察制度。县教育局成立结对帮扶督察组,督察由监察室、督导室、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教育脱贫办组成,定期和不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季度下发通报,对进度缓慢、帮扶力度不大,趋于形式的发出整改通知书,并重点督察帮扶。
    4. 帮扶考核激励制度。实行年度量化考核,纳入年度目标考评指标体系,每年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同时对帮扶成效显著的教师优先考虑职称晋升与评优树模。
    五、工作要求
    1. 夯实帮扶责任。各股室和各结对帮扶学校、个人要明确帮扶责任人,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健全各项帮扶工作制度,精心组织帮扶工作。
    2. 制定帮扶方案。建立帮扶关系的单位与个人,分别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帮扶任务,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工作进程和责任分工,实行帮扶工作年计划、年总结制度,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 签订帮扶协议。各单位和个人建立帮扶关系后,以三年为周期,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学校签订帮扶协议书,教育局与学区签订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书,包联股室与帮扶学校签订教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书。
    4. 注重帮扶效果。结对帮扶要注重成效,帮扶过程有措施、有方法、有实事、有效果、有亮点。
    5. 完成帮扶任务。结对帮扶工作责任大、任务重,要科学规划、大胆创新,克难攻坚,要认清形势,立足全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全面完成结对帮扶工作任务,坚决打赢教育扶贫攻坚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