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构建的指导意见(试行)

作者:王晓锋    浏览:2128次发布时间:2017-06-05 10:30

 
 
蒲城县教育局
关于高效课堂构建的指导意见(试行)
  
各片区、中心校,各初中、县直单位、民办学校: 
    为全面落实市县“高效课堂”建设规划和要求,切实帮助全县中小学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走“轻负高效”、“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强课程和课堂文化建设,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为前提。坚定不移地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质量建设为中心,质量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凝心聚力抓课堂,潜心务实搞课改,着力构建高效新课堂。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切实履行育人根本职责,落实各学科课程目标与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保障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3.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与时俱进,准确把握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本质,秉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保持高效课堂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二、基本目标
    1.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全面提高,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业成绩明显提升。 
    3.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明显变化,初步形成具有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初步彰显学校课堂文化特色。 
    三、基本理念和特征 
    基本理念: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先学后导、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以学论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效益。 
    基本特征: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三维目标。个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科学。学校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规范,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进度,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和休息时间。实施教情学情通报分析制和教学事故问责制。 
    2.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情,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中小学阶段倡导“先学后导”,设计配套的学案。 
    3.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及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控制讲授时间,做到精讲、互动有机穿插进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验等媒体的作用,力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4.学习主动有效。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8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6.训练评价及时。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精选精批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合理安排考试,并重视考后分析。 
    四、“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1.师生角色。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师生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师教生”到“生教生”,再到“生教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3.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体现“六个维度”。(1)自主的程度。具体查看的指标是各学习小组学生参与的人次是多少,参与的质量高不高。(2)合作的效度。要看问题有没有合作的价值?合作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设置的问题有没有必要通过合作来解决?合作是不是假合作?合作有没有彼此的参与和任务的分工?(3)探究的深度。一要看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二要看问题的探究是否达到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以及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有没有有价值的新发现、新创造和新生成等。(4)拓展的宽度。是否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整合,是否对本节课支离破碎的知识串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以形成同类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5)互动的温度。一要看互动的过程是否体现交往的本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二要看激励性评价手段的运用。是否为每个学生创设“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的安全的心理环境。(6)生成的高度。一要看预设的生成是否达到了预案中设定的目标。二要看课堂上即时性生成是否有效,学生能否在教师的适时引导、追问、点拨、启发下朝着有效生成的方向发展。 
    4.教师表现。高效课堂教师的表现主要看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要体现“三性”。(1)适时性。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偏离了教学目标时,当学生面对学习难点徘徊不前时,当课堂氛围过于活跃或沉闷时,教师则必须通过适时的指导加以调控。(2)关键性。教师必须很好地把握住教学中的关键,并抓住关键要素进行合理指导,例如指导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引领学生在个性中归结出共性等等,从而使得学生的认知更为系统、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灵活性。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当学生表达不同观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观点是否存有不足,并及时指导其调整,以形成更为正确、全面的认知。 
    五、落实“高效课堂”的主要路径 
    教师要树立“先学后导、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高效的课堂应有四条基本标准:一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主体性;二是师生平等合作交流,亲合度高,课堂氛围良好;三是知识、方法、能力、情感充分交融,整合度高;四是引领学生体验实践,训练反馈适度适时高效。 
    1.坚持“先学后导”,抓好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根据教情学情,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如:使用导学案,预习教材,布置问题等。
    2.落实“合作探究”,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根据学情二次备课,确定教学重点,形成高质量的点拨案(也可称“课堂生成教案”)。要强化师生合作,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活动、探索和创造。要强化生生合作,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合作学习。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三个环节。一是合作交流,展示点评。有条件的班级,要科学分组,组内交流讨论;共性的问题提交班级讨论,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进行评价、追问、点拨。这是把课堂引向深入、实现高效的关键一环。二是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帮助学生总结反思,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当堂训练”是巩固双基,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三是新课导航,指导预习。下课前下发导学案,公布预习内容。 
    3.精心指导学生“课后反思”,促进学生知识整合与能力提升。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富有弹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后训练案(也可称“课后学案”)。课后训练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和巩固提炼的重要手段。课后训练要适时适量,教师检查批阅反馈要及时认真,对重点学生尽可能面批。 
    六、实施措施
    1.落实高效课堂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统一。各学校依据本校事情,分层次推进高效课堂。
    2.落实高效课堂与校本研修的有机统一。
    3.做好调研督导。局室定期调研高效课堂的开展情况,适时开展“校校行”等高效课堂观摩活动。
    4.依托教研网络,形成县、片区、学校三级管理机制,及时督促各校高效课堂的开展。
 
    附件:高效课堂评价标准.doc
 
 
 
 
                                         蒲城县教育局
                                         201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