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管理

如何上好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

作者:新闻部陶源    浏览:3196次发布时间:2013-04-03 09:04

 

如何上好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朦胧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要让低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我们山东桓台宗王小学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上好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有些教师认为,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内容简单,道理浅显,容易说得清楚,于是,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结果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确道理,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科学地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比如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低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由此可见,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教师才能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学方案,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1、如在教学《你真棒》这一课时,我们教师开头就拿出一个毛茸茸的玩具对小朋友说:“从现在开始我不是老师,我叫棒棒,是棒棒摄像师,大家叫我什么?”这一下子,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了起来。然后,教师一边手里拿着玩具,一边童趣地说:“今天,棒棒摄像馆要招聘几位摄像师,由我棒棒来当主考官,通过考验的人才有资格被聘用。”话音刚落,学生的好胜心也油然而升,加上教师在后面教学当中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游戏,不仅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学生的注意力。
    2、“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往往比食物更强烈”。作为一门活动型课程,《品德与生活》以低年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形作为场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为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内化构筑了宽泛的平台。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冲破“先借助虚构的生活故事的演绎(激情、学文本)来阐释某一道德观念或价值规范(明理),后联系实际并通过虚拟的场景和情形来调节并考察行为效应(导行)”的传统的思品课教学模式,以真实性、多元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纽带,十分顺畅地将空乏的道德价值、生活常识等的说教和训诫融化为低年级学生自主的、内在的“亲历习得”。
    二、寓教于乐,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幻灯、参观等,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浅出。
    1、开心俱乐部——在快乐中内化
    所谓的“开心俱乐部”,指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讲故事、唱歌、跳舞、画画、吟诵诗文、编演小品剧等,使他们的“亲身所得”在快乐中内化。如: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编演“牙齿的故事”,加固学生对牙齿的认识,加深保护牙齿方法的了解;在《春天来了》一课“找春天”实践活动后,我设计了“用自己的笔画春天、用悦耳的歌声唱春天、用美妙的语言吟诵春天、用自己的双手装扮春天”的自主化活动,既深化了学生对春天、对生活的情感,又展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2、沙龙聊天室——在碰撞中生成
    所谓“沙龙聊天室”,指的是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展现自我、加强交流,并学会倾听、乐于沟通,逐步形成健康与健全的人格。如: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中,我们组织了“谈谈有趣的牙”沙龙:看看你的牙,数数他的牙,说说爸爸的牙,比一比姥姥的牙——原来牙齿是这样的,原来牙齿这样重要!在《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教学中,我们把学生由“家人对我的爱”转移到“我向家人回报爱”这个主题上后,就引导学生6人一组成立了一个个“聊天室”,让每个学生都仔细回想、广泛交流——有的学生感受到回报亲情的自豪,有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对亲人的“吝啬”,找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默默地学习、思考着回报亲情的方式……学生在对话中倾听着、在倾听中碰撞着、在碰撞中领悟着。
     3、爱心金点子——在爱心中收获
    所谓的“爱心金点子”,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舒展的思维和爱心,进行行为与价值的判断,在“道德法官”与“爱心使者”的角色体验中促进“知与情”的升华、“知与行”的统一。如:在《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小兔贝贝”的引荐下帮助小朋友解决“怎样整理书包”的难题,让学生到图书室,给管理图书的老师设计最佳的整理方案;在《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组织学生“聊天”后,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畅想“节日里,我们该为家人做些什么”——学生在“金点子”中捧出了颗颗爱心,在颗颗爱心的“实现”中怎能没有片片亲情收获!
    4、相信我能行——在自信中超越
    所谓的“相信我能行”,是指通过拓展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自信中超越”。如在《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的尾声部分,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给花瓣涂色彩”活动,激励他们帮家人做事情、给亲人添欢乐;在《我换牙了》一课教学后,我们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刷牙情况——每天早晚,做到一次画一个☆,每个周都进行评比。学生优良的行为在激励中实践着,良好的习惯在自信中坚持着,健康的道德价值在过程中形成着。
    总而言之,生活中的学生是一星星需要点燃的火种,是一颗颗需要激活的芽苞;在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我们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让他们在建构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
    三、加强行为训练,促进知行统一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品德与生活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低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的原则,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即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但通过这样一评,表扬了先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让他们学有榜样,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达到了品德与生活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在教学《做个小玩意》这一单元主题时恰逢三八妇女节,我们就组织学生开展“为妈妈献爱心”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小朋友们情绪高涨,纷纷献计献策,有的组决定为妈妈献上一份精美的贺卡,有的组决定折几朵小花……最后,大家还提议今后每天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使爱妈妈这一行动不只停留在那一堂课中,而是落实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四、 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家校合力。
    评价工作是课改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活动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别人,学会做人的道理。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开放型的学科,它面向儿童整个生活世界,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体现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内外连续,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的,应融家校等于一体。评价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对低段学生而言,评价重在激励,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竞赛活动展示评价结果,但应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鼓励学生与自己过去的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评价不游离于平时的教学环节,倡导即时即地即兴的过程评价,建立动态管理。
   在学习《今天吃什么》这一单元主题时,为纠正学生挑食偏食的现象,对在学校进食的中餐,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间的相互监督评分,我们教师当然也可以直接进行打分。而在家庭的晚餐,则可通过家长的反馈评价。我们教师应重视家长评价,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性评价。客观真实、全面的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提高学生明理能力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就能够使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