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源 浏览:6166次发布时间:2014-02-24 20:11
守护天使的责任与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杂谈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他们的行为动机一般来说是纯真的,他们的过失也不能轻易地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就像全世界的青少年一样,他们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问题,社会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当然,心理问题也足以引发更广泛的社会问题。青少年心理症结一旦得不到有效排解,就会出现自卑、损害健康、攻击他人、自杀等行为,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犯罪。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内地18岁未成年人共有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也许这才是导致未成年人种种不良现象的原因。
对于教育者,乃至更多的成年人来说,我们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把这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当作病人还是坏蛋?如果是前者,只是一味地指责或是空洞的灌输式教育,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是后者,简单的定义指向,粗暴的教育或惩罚,反而引起相反的作用。
有位学者从英国考察回来,讲到一个细节:英国学校的厕所非常小。他说,并不是英国学校的学生很少,而是英国的学生可以在上课时根据需要上厕所。看看我们的学校,一到下课,孩子们就蜂拥至厕所。我们一直认为:这些都是纪律,是不可违犯的行为规范。
这样的规则有很多:回答问题要举手,得到老师许可后才能起立发言;上课时要挺直胸脯,小手要放在后背;学校内不准吃零食,上课不许传纸条,不许说话……
许许多多个“不许”,成了一道又一道绳索,捆住了正在成长的孩子;许许多多所谓纪律,约束了孩子心灵的自由。在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孩子就像苗圃里一片整整齐齐的幼苗,没有单个,只有整体;没有个性,只有统一。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什么道德教育孩子?
中华传统美德是绵延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核心就是人文伦理。就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她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则提倡“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上,她提出“志存高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把个人、集体、国家连成一体,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种伦理价值体系,在别的民族,别的国家是非常罕见的。中华传统美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从诵读经典古籍入手,春雨润物,陶冶性情,培养情操;从日常生活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美德化为习惯。这是我们必须坚持做的。